“初四不见雨,遍地起坟头”,今日八月初四,晴天有啥预兆?
“日击收田鼓,时称大有年”,不知不觉,今日9月25日,农历八月初四,我们正处于秋分的第一候“雷始收声”,换言之,也就是打雷的情况变少了。在古人看来,雷是阳气旺盛的产物,秋分后阳气收敛,阴气渐升,故而雷声消失。从现实角度来看,秋分后,太阳直射点逐渐南移,北半球接
“日击收田鼓,时称大有年”,不知不觉,今日9月25日,农历八月初四,我们正处于秋分的第一候“雷始收声”,换言之,也就是打雷的情况变少了。在古人看来,雷是阳气旺盛的产物,秋分后阳气收敛,阴气渐升,故而雷声消失。从现实角度来看,秋分后,太阳直射点逐渐南移,北半球接
“靠天吃饭古来传,天时农事紧相连。”今天是公历9月25日,农历八月初四,这个日子在公历的日历上不过是寻常的一天,可放在农历的体系里,却藏着不少老祖宗传下来的讲究和门道。
“秋分客尚在,竹露夕微微”,时间过得真快,今天就是9月23日了,农历八月初二,这天太阳会到达黄经180度,意味着我们正式进入秋分节气。秋分的“分”有着四重含义,即平分秋季、平分阴阳、平分昼夜、平分寒暑。秋分过后,太阳直射点会继续南移,北半球进入昼短夜长的时段,
“金气秋分,风清露冷秋期半。”时间过得真快,今天我们就到了农历八月初二,9月23日了,这天是秋分节气到来的日子。此时太阳黄经到180°,斗指“酉”。秋分,是秋季的中间点,过了秋分,秋季就正式进入了后半程,凉爽会进一步加深,冬天也越来越近了。
随着秋意浓了,人们看到荒野上更加肃静了一些,是的,那是晚上的露水让原本绿色的草开始有了泛黄了。又到了一年秋收时节,农民们满是期待,收完这一季,说明今年的收成全部结束了。不过,农活还没有完的,因为越冬农作物也是需要在秋季播种的。
今日农历八月初一,农村老人常言“雨打中秋月,来年饿昏头”,这一天降雨究竟预示什么?为何让农民如此担忧?科学解释与千年农谚碰撞,答案惊人!
“残星水冷鱼龙夜,独雁天高阊阖风。”时间过得真快,明天是9月23日,农历八月初二,太阳到达黄经180°,斗指酉,我们将迎来秋分节气。秋分,是24节气中的第16个节气,也是秋季的第4个节气,也是“二分二至”之一。《春秋繁露·阴阳出入上下篇》中是这样解释秋分的:“
大蒜是典型的小宗农产品,价格波动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规律。青黄不接、季节性需求量增加、出现异常天气的情况下价格易涨,产新季节、需求淡季月份价格易跌。通过季节性波动规律可发现,10月份大蒜价格上涨的概率较大。
当南方还在与高温苦苦缠斗,短袖、冷饮仍是生活标配时,大兴安岭却宛如被按下“速冻键”,一夜之间迎来今秋首场降雪,这波“跨季节”操作,瞬间点燃网络,让网友们直呼“太魔幻”!
春有百花秋有月,夏有凉风冬有雪。莫将闲事挂心头,便是人间好时节。今天是9月17日,星期三,农历七月二十六,还有5天就是秋分节气了。秋分是秋季的第4个节气,同时还是秋收、秋耕、秋播的“三秋”农忙时节,每年这个时候的天气情况尤为重要,古人也会通过秋分前后的气候情况
近日,受冷空气强势影响,大兴安岭地区宛如被大自然施展了神奇魔法,一夜之间迎来今秋首场降雪。这场雪不仅为这片广袤森林带来梦幻景致,还开启“速冻模式”,与南方依旧炽热的天气形成鲜明反差,瞬间成为网友热议焦点。
时间过得真快,转眼间,农历七月二十一到来了,此时正值白露后的第五天,天气刚刚开始转凉,农民朋友也都在忙着秋收。而这天可是有些不一般,因为老一辈人都说这天是“闭日”。闭日,是十二建星中的一天,指的是闭塞不通的意思,象征阻塞停滞,通常认为做事容易受到阻碍,因此不适
“清风明月无人管,并作南楼一味凉”,时间过得真快,今日9月11日,农历七月二十,已经进入白露节气的第4天,农作物也来到关键的生长节点。对于北方地区来说,由于冷空气活动频繁,整体气温已经逐渐下降,昼夜温差不断加大,形成“早穿棉袄午穿纱”的气候特点,秋收作物也将进
“不怕十七晴,就怕十七雨”,这句流传已久的农谚,在农历七月十七这天显得格外应景。作为夏末秋初的关键节点,七月十七的天气好坏,直接关系着秋收、秋耕,甚至秋冬季节的气候走向。老祖宗留下的几句农谚,更是把“怕下雨”的原因说得明明白白。
在《说文解字》中对“露”的解释是:“露,润泽也,从雨,路声。”意思是,“露”是一种有滋润作用的东西,它的字形一边是表示意义的“雨”,一边是表示读音的“路”。